原标题:秦都区以零工市场为核心,打造遍布街道和居民小区的10个零工驿站和73个零工服务工作站,累计让4.2万余人次“家门口”就业——(引题)
让“零工”实现体面就业(主题)
陕西日报记者 琚鹏飞文/图
初中毕业的宗清清,去年通过零工市场找到了一份快递装车工作,如今他已成为普洛斯兴平丝路云仓的带班,负责每日零工招聘;有稳定工作、利用空闲时间兼职的文丰莲,常常在“零工用工微信工作群”找到心仪的零活;偶然路过零工市场并填写求职信息的田娟,经过系统陪护培训后进入医院成为护工……
近年来,在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的大背景下,咸阳市秦都区持续深化“三个年”活动,紧紧围绕“稳就业、保民生、促发展”核心目标,打造“家门口”的零工市场,助力群众闲时打工、企业忙时用工,有效化解招工就业“两头难”问题。
7月30日,在咸阳市秦都区马泉街道马泉花苑社区零工驿站,社区群众在参加美甲师就业培训。
截至目前,秦都区打造零工市场1个、零工驿站10个和零工服务工作站73个,累计有4.2万余人次实现“家门口”就业。今年上半年,秦都区组织就业技能培训2609人次,零工市场实现近1.3万人次就业。
打开局面
从“路边蹲活”到“规范求职”
就业,一头连着万家灯火,一头系着经济稳定。
曾几何时,在咸阳市秦都区七厂什字路口,因周边工厂较多、用工需求量大,零工聚集于此,形成了“马路零散工市场”。零工人员在车流中争抢活计,交通安全隐患重重,求职环境差,用工纠纷时有发生。
“以前在路口,日晒雨淋不说,怕没活干,又怕干了活拿不到钱。”一位老零工的感慨道出了在“马路零散工市场”求职的辛酸。
如今,走进秦都区零工市场,敞亮的大厅内,信息屏上滚动播放岗位信息,休息区坐着等待的零工人员,咨询区不时传来达成意向的笑声。
“新建的零工市场场所固定、配套完善,多元化服务可以满足零工人员的就业需求。”秦都区零工市场负责人焦喜艳说。
针对此前“马路零散工市场”散、乱、危、服务能力低等问题,秦都区系统布局,于2023年8月建成秦都区零工市场,并逐步构建起覆盖全区的服务网络,即以1个零工市场为核心,10个零工驿站为支撑,“N”个零工服务工作站深入居民小区,让家门口的“小市场”成为就业“新阵地”。
“零工聚集在哪里,我们就把市场建到哪里,服务就跟到哪里。”焦喜艳说,“1+10+N”的零工就业服务体系,彻底改变了零工人员“路边蹲活”的局面,实现了“累了有凳坐,渴了有水喝,务工有保障”的转变。
“零工市场的环境好,各方面都很规范。对我们这些学历不高的人来说,在零工市场找工作很方便。”宗清清说,他之前找工作总是碰壁,现在不仅找到了工作,还越干越好。
科技赋能
从“人找岗位”到“岗位找人”
7月30日,在秦都区零工市场,“大秦零工”服务平台负责人熊亚玲帮助零工人员在求职机上匹配岗位。
熊亚玲介绍,秦都区零工市场积极推广线上零工“即时快招”服务模式,依托“大秦零工”服务平台,零工人员仅需“15秒扫脸”即可完成注册、信息登记,随后后台数据库进行智能匹配,迅速为零工人员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。
“我们结合实际,打造零工市场线上平台,建立求职登记和用工需求信息库,核心就是让岗位主动‘找’人。”熊亚玲说,线上“即时快招”模式极大地提高了群众和企业的对接效率。
除了线上平台,还有一张无形的信息网在零工人员“掌上”高效运转。秦都区按照“政府引导、公益服务、村村覆盖”原则,建立起近30个500人规模的“零工用工微信工作群”,动态搭建零工人员信息数据库,让更多零工人员实现“掌上”揽活。
“群里每天都会发招日结工的信息,符合条件的报名第二天就能上工,方便得很!”零工人员张海龙说。
“我们注重就业意愿与用工岗位招聘需求精准匹配,运用科技力量广泛收集了市内、区内用工企业岗位情况、招聘要求、薪酬待遇等信息,有效提升了企业招聘效率。”熊亚玲说,以缓解物流云仓季节性用工为例,提前组织大量零工人员为多个物流云仓解了燃眉之急。
“我们仓平均每天发货1万余件,碰上‘618’等时间节点,用工量会从不到10人增至100人左右。零工市场匹配工人灵活高效,能很好地解决我们的问题,帮我们节省了大量管理成本。”西安骄龙仓储管理有限公司咸阳云仓负责人黄攀说。
延伸服务
从“找份活干”到“技能傍身”
7月30日,在秦都区马泉街道马泉花苑社区零工驿站,一场美甲师公益培训火热进行,40余名学员跟着授课老师学习美甲技能。
“平常接送完孩子就闲下来了,没有事做。我看周边宝妈都在做穿戴甲的活,就也来试一试。”参加本次培训的全职妈妈于小花说,“之后有了技能傍身,我就可以计件接单,也不耽误接送孩子,预计每月能挣1000多元补贴家用。”
秦都中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负责人刘虹介绍,马泉花苑社区大都是老房拆迁、新区搬迁人员,且失地农民和全职妈妈较多。社区零工驿站收集群众需求后,联合培训学校引进美甲、串珠、电子排线等项目并开展免费技能培训。
今年上半年,马泉花苑社区零工驿站已开展近10场技能培训,社区居民近300人次实现了“来家门口免费培训,在家门口幸福就业”。
秦都区零工市场(服务站、驿站)绝非简单的信息中介。该区创新推出“1+6”零工服务模式,即围绕零工人员“就近就地、方便快捷”需求,配套提供政策咨询、就业规划、职业培训、信息推介、就业困难帮扶、劳动权益维护等6项服务,形成全周期支持体系。
同时,秦都区以群众、企业需求为导向,针对餐饮、电商、家政服务等重点产业和用工量大的行业,开展定岗、定向等订单式培训,促进劳动者提升技能充分就业。
“目前,我们的零工市场还存在零工技能培训与市场需求匹配的精准度不高、宣传覆盖面需再拓展的问题。”秦都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刘文情说,接下来,秦都区人社局将聚焦功能升级、生态构建、服务纵深等方面内容,加强数字化赋能,打造“智慧零工”生态;聚焦本地特色产业,持续延伸服务链,构建全周期支持体系;加强业态融合,拓展“零工+”就业场景。
中金汇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