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巴空战的意外受益者:巴西的“阿卡什”噩梦
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2019年的印巴空战,竟成为巴西躲过一劫的转折点。这场冲突意外地终止了巴西与印度之间持续数年的“阿卡什”防空系统军购谈判。这场谈判的破裂,并非源于巴西的突然反悔,而是源于“阿卡什”系统自身性能的严重缺陷,最终在印巴空战中暴露无遗。
数年前,巴西与印度就进口“阿卡什”防空系统进行了深入接触和谈判。然而,在深入了解后,巴西方面对这套号称印度自主研发的防空系统产生了深深的疑虑。尽管印度方面一再施压,甚至动用贸易手段,企图促成这笔交易,但巴西最终还是坚定了拒绝的立场。印巴空战的爆发,则为巴西的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。
“阿卡什”防空系统,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,直至2015年才正式列装印度军队,并于2020年获准出口。其最大的卖点并非其作战性能,而是高达96%以上的国产化率,这在当时确实令人瞩目。印度官方宣称,“阿卡什”早期型号射程达30公里,射高20公里,配备相控阵雷达,可同时追踪64个目标,并引导12枚导弹拦截。2024年,改进型“阿卡什”的射程更是提升至70公里,但巴西接触到的应为早期型号。
展开剩余70%然而,这套系统却有着与宣传严重不符的实际表现。其5.8米长的弹体,720公斤的发射重量,以及“一雷达四发射器,每发射器三枚导弹”的配置,都让人联想到苏联时代的“萨姆-6”防空导弹。事实上,“阿卡什”可以被视为“萨姆-6”的印度版,只不过换上了印度制造的零部件。 即便印度为其配备了相控阵雷达,其本质仍是“萨姆-6”的升级版。
巴西在深入考察“阿卡什”后,发现了其诸多致命缺陷。印度声称其可同时追踪64个目标并攻击12个,但这只是理想状态下的数据。在现代战争复杂的电子干扰环境下,“阿卡什”的实际作战能力大幅下降,往往只能同时攻击1到2个目标。此外,“阿卡什”采用的是被动雷达制导,需要持续追踪目标,这使其极易受到反制。
更令人震惊的是,在巴西代表观摩的测试中,“阿卡什”面对0.3马赫低速无人机靶标,连续三次发射全部脱靶!如此糟糕的表现,让巴西军方彻底失望,最终以“质量堪忧”和“无法与巴西防空网络兼容”为由,正式拒绝了这笔军购交易。
印度方面并未就此放弃,仍然试图促成这笔交易,双方僵持数年,直到印巴空战的爆发。在冲突中,“阿卡什”防空系统在面对巴基斯坦无人机袭击时,雷达竟无法锁定目标,导致巴方无人机顺利完成攻击任务。 这一事件彻底终结了“阿卡什”出口巴西的可能性,让巴西避免了一场代价高昂的军事采购失败。
然而,并非所有国家都像巴西一样幸运。亚美尼亚此前已从印度购买了15套“阿卡什”系统,总价值高达7.2亿美元。印巴空战后,亚美尼亚也发现了这套系统的严重缺陷,并试图退货。但印度却拒不退款,反而强行完成了剩余合同的交付,使亚美尼亚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。 印巴空战,最终成就了巴西的明智之举,也暴露了“阿卡什”防空系统在国际军火市场上的尴尬处境。
"
发布于:内蒙古自治区中金汇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